考古文博系列讲座(二十一)
发布时间: 2017-12-11 浏览次数: 740

  

  

辽宁丹东致远舰水下考古

  

20171212日,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日到来之际,辽宁丹东致远舰水下考古讲座在人文学院院楼南光一101室举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副研究员、厦门大学历史系系友周春水带来的致远舰水下考古讲座吸引了人文学院历史系的多位师生及学校其他院系的师生前往现场聆听。

由于辽宁省丹东港兴建码头,由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考古所相关研究人员组成的物探队对丹东港附近海域进行了大面积的文物勘探工作。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研究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域发现了致远舰的位置。2013年年底,研究人员正式展开了对致远舰的试掘和研究工作。在对致远舰进行试掘工作的前期,研究人员采用了实地采访沿岸群众和利用多波速、旁扫等高新考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确定了水下目标后,通过对打捞上岸的部分物品利用金相分析等方式,在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后,确定了致远舰的身份和其在海底的具体位置。

致远舰的试掘团队2014年到2016年间,通过进行小探方发掘和抽沙工作,先后在位于致远舰沉没的海底区域打捞上岸了诸如加特林机枪、致远舰餐盘、陈金揆单筒望远镜等可证明致远舰身份的物品。周春林研究员介绍到,打捞上岸的大量致远舰的舰载武器,有效的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的历史文献中的空白。

 

陈金揆单筒望远镜

  

作为时任重要考古发掘项目——南澳一号沉船考古发掘工作主要负责人的周春水研究员,拥有着丰富的水下考古发掘和对水下文物的保护经验。在限于现有的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结合在南澳一号这一项目的工作经验,团队提出并着手实施了通过对致远舰焊装锌块以对其保护的方案。

在开展对致远舰的试掘工作的同时,团队也对当时在海战中沉没的其他三艘军舰展开了搜寻工作,并且截止目前,已经发现并确定了经远舰的具体位置。

周春水研究员介绍到,对于致远舰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历史,特别是海战史、海军史及水下考古相关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实质性意义。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的展开,开启了我国在近代沉舰领域调查和研究的步伐,对于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来说,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刘太远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