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二次试发掘结束 不涉及船载文物
发布时间: 2011-04-27 浏览次数: 514

 

网络来源:http://collection.sina.com.cn/yjjj/20110426/134124351.shtml

  中新社阳江4月26日电 (记者 陈明)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第二次室内试发掘于25日结束。记者26日从“南海一号”所在地、位于广东阳江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了解到,此次试发掘已确定古船船头在沉箱中的位置,本次发掘不涉及古船的船载文物。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部副主任、“南海一号”第二次试发掘领队刘志远介绍,此次发掘完成了预定目标,不但确定了船头在沉箱中的位置,也采集了大量的水样和泥样标本,正在进行检测、试验和研究,这些信息对未来古船的保护至关重要。

  据悉,“南海一号”发掘保护方案的初稿已经完成,如方案在年内能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的论证,则明年可正式开展沉船的考古发掘。

  考古人员表示,由于本次发掘不涉及古船船载文物,因此在发掘结束后,已对相关部位做了回填。此次试发掘首次启用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全站仪等全新设备,发掘过程首次向公众公开。

  “南海一号”的首次试发掘于2009年8月18日至9月27日进行,当时试发掘的位置位于船体中部,共出水瓷器200多件。第二次室内试发掘在古船的船头、船尾位置进行。考古专家表示,要打开沉箱将船上6-8万件文物完全整理出来,至少需要5-10年。

  “南海一号”长30.4米,宽9.8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承载着巨大的文物信息。2007年12月28日,被整体成功打捞的“南海一号”,成功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的“水晶宫”,至今仍“包裹”在水晶宫内的沉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