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博系列讲座(二十三)
发布时间: 2017-12-21 浏览次数: 782

  

宁夏青铜峡鸽子山石器时代遗址

20171223十大考古新发现系列讲座之七《探寻西北史前一万年——宁夏鸽子山考古》在人文学院南光一101室举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彭菲博士为我们带来了的精彩讲座。

彭菲博士先简要讲述了发掘的缘起,他指出西北地区的地貌环境不利于考古遗迹的保存,这导致目前我们对这一特殊地理单元的史前文化序列及环境变迁缺乏清晰的认识。鸽子山遗址地处青铜峡市西北约20公里的贺兰山山前盆地,1996年,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过试掘,但几乎所有标本都是地表采集,缺乏可靠的地层证据。2013——2017年,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宁夏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的鸽子山考古队,对遗址进行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层层揭开万年前鸽子山的自然和人文面貌。

彭菲博士向师生详细介绍了鸽子山遗址每一阶段的发掘计划和发掘成果。2013年对鸽子山进行调查,在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15处地点。2014——2017年,考古队员对第10地点进行系统发掘,确定东部为核心区。发掘出大量细石叶、磨盘、磨棒、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精美的鸵鸟蛋壳装饰品,以及数个呈条带状分布的疑似柱洞和数十处结构性火塘。这次大面积的揭露确定了鸽子山遗物遗迹的空间关系,为复原史前鸽子山遗址人群的生活面貌提供重要线索。通过对土样的浮选,得到了大量猪毛菜、蒿属、小麦族等可食性炭化植物种子,为农业起源和植物资源利用研究提供了最新的早期材料。

  

鸵鸟蛋壳装饰品

  

最后,彭菲博士介绍了此次发掘的初步认识和学术意义: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地区发现距今约1.2--1万年,8300-4800年两个时间段的文化堆积;在鸽子山遗址发现了原地埋藏的磨盘、磨棒和典型的两面器与尖状器,明确了文化特征;初步浮选获得的植物遗存对该地区农业起源有着重要意义;发现了迄今在旧石器时代世界范围内最小的鸵鸟蛋皮装饰品;首次在我国距今约1.2--1万年的旧石器遗址中发现疑似建筑遗迹。

在互动环节,彭菲博士与师生们就石器制作、植物驯化、遗迹形态、是否有刻画符号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彭菲博士的讲演语言生动,内容充实,富有启发性。

报道:王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