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疆经略、海防事务主要是站在国家社会的立场,为抵御外敌从海上入侵而开展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实践。严格地说,明代以前的历代王朝政治与海洋世界的军政关系,主要是属于古代中国之“华夏—四方”族群与文化框架内的大陆性文化为中心的“国家社会”与海洋性的东南沿海“海疆(地方边缘)社会”的关系,属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范围内的政经文化整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海防问题。自明代“倭乱”始,明清两代的海防凸显,海疆经略、海防史迹是我国古代王朝政治对环中国海海洋地带主权的象征和历史记忆,是环中国海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子课题拟从文献记载之历代王朝海疆海防实践、古海疆图志等线索入手,调查、记录历代海疆治理史迹,考察、勘测历代遗留下来的各类海疆遗产与海防史迹,在田野调查基础上,试图从海防史迹的时空演变考察历代王朝军事经略海洋之发展史。
学术基础: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在南海、东海等海域与多个邻国的领海主权与海洋权益冲突的加剧,海疆史、海防史的研究成为热点课题。在海疆经略史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是研究重镇,林荣贵主编的《中国古代疆域史》是迄今最系统的中国疆域经略史,海疆史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吕一燃主编《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安京的《中国古代海疆史纲》等都是系统的海疆史专门论著,吕一燃主编《南海诸岛:地理·历史·主权》、李国强《南中国海研究:历史与现状》等则是南海区域性的疆域史论著。此外,本课题支撑单位之一的厦大南洋研究院在南海疆域、史地考证上也有不少重要的成果,如韩振华《南海诸岛史地考证论集》、本子课题负责人李金明《中国南海疆域研究》等。在海防史方面,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深入系统地论述了明清两代的海防史,王朝彬《中国海防炮台图志》、黄中青《明代海防的水寨与游兵》、卢建一《福建海防史》、驻闽海军《福建海防史》、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等都是重要的专题或区域海防史的重要论著。不过,迄今的海疆史、海防史论述多数是基于历史文献的记载,很少涉及海疆与海防之文化遗产,更无从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展示海疆经略与海防史的,但为本子课题调研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调研内容:本子课题拟将历代海疆经略与海防史迹作为环中国海海洋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予以调研,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展示古代海疆经略与海防历史。具体的调研内容有:
1.明清海防城堡遗存调查研究。对明洪武朝始设的卫所体制下的城、堡、关、寨、墩等海防建筑体系的史迹遗存做系统的调查、勘测,建立完整的图文资料体系,探讨明清海防城堡体系的演变。
2.清代海岸炮台要塞史迹的调查研究。寻访、勘测、研究诸如大连、旅顺、直沽、威海、烟台、长山列岛、江阴、江宁、舟山群岛、吴淞口、温州、福州、厦门、虎门、基隆等重要的要塞遗存。
3.古代水军、水师营寨遗址的调查研究。依据历史文献线索,寻访沿海地区残存的历代水军、水师营寨基地遗址,在必要的情况下做考古发掘、勘测与记录;寻访古代水军、水师营寨遗民后裔的社会人文的民族学调查研究。
4.历代船官、船政史迹的调查研究。根据文献线索,调查、研究上起周代船官、下迄清代船政等历代水师舰船厂遗址。
5.收集整理与古代海疆治理、海防实践有关的碑铭题刻资料。
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突破海疆经略史、海防史研究中单一依据历史文献的学术缺陷,凸显文化遗产在重建海疆史、海防史上的特殊意义。海防史迹中的城堡关寨、水师营寨多残存于荒芜的田野,保存状况不一,水师营寨移民的社会文化也处在不断的现代化进程中,调查研究难度大,拟加大力度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