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1年11月至12月,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组织对丹江口库区3处水下文物点:湖北省丹江口市古均州城、武当山特区周府庵和河南省淅川县龙城遗址进行了水下物理探测,从而正式拉开了我国内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序幕。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自2011年4月成立以来,积极配合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期间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布局和工作布置,充分利用武汉基地雄厚的科研力量和辐射内水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丹江口库区水下文化遗产丰富、价值重大的等优势,精心筹备开展以丹江口库区为中心的内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
本次工作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丹江口库区2011年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的批复》文件意见和2011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领导和有关专家审定的《丹江口库区2011—2012年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整个调查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进行水下物理探测(2011年11-12月),第二阶段进行人工水下探摸(2012年4-6月),第三阶段完成调查工作报告(2012年7-8月)。
为做好第一阶段工作,武汉基地专门制定了详细的预案,并按程序完成了物探项目委托招标工作,国家文物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同志共同组成了工作领导小组,孙健等国内水下考古专家组成了专家小组。
此次水下探测工作从11月20日开始,至12月27日结束。开展了建立基准站点、确定测区范围、安装调试设备、布设测线、引导船只探测、采集数据等具体工作内容。共完成声呐扫描面积6平方公里,全面覆盖了3个文物点的实际分布面积,形成了水下高精度地形图、水底形态声像图以及水底浅地层剖面图等科研成果。从现场数据采集和后期初步处理的结果来看,本次探测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取得以下重要收获:一是第一次科学确定了龙城、均州古城和周府庵的保存现状、三维坐标和分布范围。古均州城和龙城的城墙基本完好,护城河与城内设施依稀可辨;周府庵则轮廓清晰;3处文物点表面泥沙淤积很浅。为下阶段探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平台、数据库建设和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水下文物点的定级和“四有”建设提供了准确依据。二是为探索建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武汉基地、基地与省内及内陆省份之间的良好合作机制提供了契机。此次工作,既是实施国家内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武汉基地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首次实践;既加强了湖北、河南在文化遗产保护新的领域中的交流,也推动了文物部门与港航、物探、公安等部门的合作,有利于内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三是此次工作是专门针对内陆水下大型古遗址进行考古调查的全新尝试,是探索内陆水下大型古遗址保护科学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重要实践。对于加大内陆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推进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一步,武汉基地将在此次成果的基础上,对龙城遗址、古均州城开展进一步水下考古测绘、解剖和信息提取工作,并开展综合研究,掌握更多的丹江口库区水下文物线索,为建立和完善内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机制和技术规范,做出积极的努力。(汤强松)
(《中国文物报》2012年1月11日1版)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http://www.ccrnews.com.cn/102784/8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