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博系列讲座(十七)
发布时间: 2017-11-27 浏览次数: 495


“发现秘色瓷——唐宋时期越窑考古新进展”讲座成功举办

  

20171127日,由历史系主办,得到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及厦大历史系校友“历史+”发展基金支持的“十大考古新发现”系列讲座首场在人文学院南光一101室举行。应蔡保全教授的邀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建明研究员为我们带来了《发现秘色瓷——唐宋时期越窑考古新进展》的精彩讲座。

  

说明:QQ图片20171128011733

  

什么是秘色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晚唐诗人龟蒙之《秘色越器咏物佳作导致从宋代始,学者们为秘色一词的确切含义聚讼不已。直至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的确记载为“瓷秘色”,才使人们明确了什么是“秘色瓷”,“秘色瓷”即是越窑中青瓷的极品。

那么,这些“秘色瓷”产自何地?通过查找文献、野外调查和勘探,郑建明先生向同学们介绍了发掘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窑址的收获,出土瓷器可以和法门寺的秘色瓷一一对应,从而证明了后司岙窑址就是秘色瓷的产地,初步揭开了秘色瓷生产的神秘面纱。

郑建明先生不但从考古的角度分析了秘色瓷的施釉、胎釉成分、纹饰特征、装烧、窑址与周边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而且将青瓷烧造与当时江南的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结合起来分析,有理有据,生动有趣。

除了发现秘色瓷,郑建明先生还把自己所想提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包括“陶瓷考古”与单纯瓷窑址发掘的区别、多学科结合研究陶瓷过程中考古学的主导地位、“青瓷文明”的探索等等,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引导同学在器物研究基础上的深层次思考,极具启发性。

  

说明: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十大发现讲座\郑建明资料\7秘色瓷扁壶.jpg

  

在最后互动环节,多位同学踊跃提问,院内老师也参与到提问和讨论中,气氛热烈。大家还仔细观看了郑建明先生带来的部分秘色瓷残片。

  

说明:QQ图片20171128011721

  

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不但详解了“秘色瓷”的千古之谜,使在座听众更清楚地把握青瓷方面的知识,而且让同学们深深认识到“陶瓷考古”功夫确实在陶瓷之外,真是一场有高度有深度的讲座!

通讯员:包文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