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博系列讲座(十八)
发布时间: 2017-11-29 浏览次数: 531


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与海上丝绸之路

  

1129日晚,由人文学院历史系主办的十大考古新发现: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讲座在南光一101室为我校师生开讲,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陈杰研究员。

讲座开始,陈杰研究员简要介绍了上海地区的考古工作情况。他指出由于现在的上海市中心区域在古代是海,考古遗存并不多见,故上海的考古工作主要在西部地区展开。近些年,出于对上海古代历史的全面探索和响应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的需要,以他为首的一批考古工作者,从2010年开始对位于青浦区的青龙镇遗址展开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说明:../Desktop/讲座照片/_MG_3450.JPG

  

陈杰研究员首先向我们阐释了发掘青龙镇遗址的四大原因。第一,上海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便有人类居住,著名的崧泽遗址、广富林遗址、马桥遗址等发现为我们揭露了上海早期历史的光辉图景。但在历史时期上海的考古发现却比较少,根据文献资料,青龙镇置于唐天宝五年,是上海地区最早设立的镇,考古工作者旨在通过青龙镇遗址的发掘填补上海古代历史的空白。第二,上海现在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贸易城市之一,但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仍不明确,考古工作者须为上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寻找到历史的结合点。第三,文献记载,青龙镇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发掘青龙镇遗址对研究唐宋时期海上贸易路线有着重要的价值。第四,青龙镇是唐宋时期人文荟萃的文化名镇,应有丰富的文化堆积。

接着,陈杰研究员向师生们介绍了青龙镇遗址主动发掘的工作线索、发掘规划及阶段性发掘成果。通过考古勘探明确了唐宋时期青龙镇的布局,即沿着通波塘两岸分布,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南北长东西窄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距河道越近,文化堆积越丰富,体现了江南水乡市镇布局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多年的发掘找到了房基、水井、炉灶、铸造作坊、灰坑、河埠头、墓葬等大量遗迹,为复原青龙镇市镇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大量遗物尤其贸易陶瓷及相关遗迹,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市民的社会生活。确证了青龙镇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最值得关注的是一座关键性建筑——隆平寺塔基的发现为了解青龙镇市镇布局提供了证据,也为认识当时的佛塔建造技术和市民宗教信仰提供了重要材料。

  

说明: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十大发现讲座\陈杰29日\图九 铅贴金阿育王塔.jpg

  

最后,陈杰研究员还谈到了青龙镇遗址发掘与公众考古的相关问题。在整个遗址的发掘过程中都进行了实时的拍摄,这些影像材料既是考古工作的记录,也是新闻报道、纪录片制作的重要资料。尤其是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依托上海博物馆这个大平台,及时修复文物并策划举办了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辅以制作专门的app、出版图录书籍等宣传途径,将考古成果第一时间展示给公众,取得了公众考古教育的巨大成功。

在互动提问环节,陈杰研究员同师生一起就青龙镇遗址发掘、博物馆策展和公共考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探讨。陈杰研究员的讲座内容详实,生动且富有启发性,讲座结束后,师生们给予陈杰研究员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为师生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通讯员:方良朱